類別成員的 visibility 應翻成「可見性」還是「能見度」?

不知道為什麼,一開始我就覺得「可見性」或「可視性」比較恰當(就類別成員的 visibility 這個場合而言),或許是之前曾聽過,已經先入為主了吧。可是又覺得「能見度」比較好聽,而且也不少人採用這種譯法。於是我開始猶豫不決,把已經譯好的段落改來改去。

雖然「能見度」可以解釋成「外界能夠看見的程度」,但我老覺得用「能見度」來指稱類別成員的 visibility 有點不自在。到底是什麼原因?仔細想想,似乎是因為容易聯想到「在濃霧中開車的能見度」,以及溫度的「度」。也就是說,它讓我覺得那是一個量詞。我好像隔著一層玻璃紙盯著類別裡面的成員,然後問自己:「成員 A 的能見度是多少?」

要選擇哪一個,我想還是見仁見智吧。以下是一個例句,可以試著唸唸看,感覺一下自己比較喜歡哪種譯法:

The visibility of the elements within a package can be either public or private.
(1) 套件內含元素的能見度可以是公開的或私有的。
(2) 套件內含元素的可見性可以是公開的或私有的。


雖然「可見性」聽起來沒那麼順耳,最終我還是決定順從自己的感覺。還好資訊技術書籍不會出現像「可見性是人類的基本需求」這樣的句子,否則就有點麻煩了 :)
===================================
2008-6-10 增補:手邊幾本書對 visibility 的譯法
前面四本書都有附索引或詞彙表,找詞彙方便多了。IT 翻譯書還是附索引的好啊!

3 則留言:

  1. 查辭典:
    可見:可以看見、看得到。」
    可見度:物體能被看見的清晰程度。主要由光線的強弱及介質傳播光線的能力來決定。」
    能見度:正常目力能辨識目標物的最大距離。也就是目力所能辨識的清晰度。」

    visibility:「
    1: quality or fact or degree of being visible; perceptible by the eye or obvious to the eye; "low visibility caused by fog" [syn: {visibleness}] [ant: invisibility}]
    2: degree of exposure to public notice; "that candidate does not have sufficient visibility to win an election"; "he prefers a low profile" [syn: {profile}]
    3: capability of providing a clear unobstructed view; "a windshield with good visibility" 」

    所以 visibility 按英文字意來譯「可見」、「可見度」、「能見度」、「視力」、「視角」、...等都可以的。但若應用在類別成員方面,可見不可見或許是最貼近的,畢竟在類別裡只有看得見和看不見這兩種情況,然而在字句裡很難運用,可見度或能見度就好一點。說真的,什麼什麼「性」這是不得不的選項,儘管加個「性」字有「事物的特質或功能」的意思,然而除非找不到適當的中文詞句,否則我不會輕易拿來用。

    再說字「表示物質的相關性質所達到的狀況」或「標準」,因此「套件裡面元素的能見度可以是公開的或私有的」,把「公開的或私有的」表示成套件裡面元素的可見標準,或可見特性所能達到的狀況,應該都可行。當然,字的「特質或功能」也是可以的。其實都不違背英文 qualitycapability、... 等意思。最後,就只是個人選擇的問題。

    回覆刪除
  2. 非常多謝朱兄的詳細說明!
    我會再斟酌考慮。Tks!

    回覆刪除
  3. FYI, 我後來在文章後面補上手邊幾本書對 visibility 的譯法。不是要比哪邊人多,純供參考。

    回覆刪除

技術提供:Blogger.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