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的「進行」式

偶爾會在電視新聞中聽到主播用「進行」來表達某個動作,例如:

「消防隊正在進行滅火。」 (標準的現在進行式?)
「內政部長前往醫院探視受傷民眾,並進行安撫家屬的動作。」

有些文章也可以找到同樣的例子:

「信號必須解碼成分量形式,然後轉換成RGB格式,以便在監視器上進行顯示。」
「......因其發生於午餐用餐之前,且中毒學生均未進行用餐,其與午餐食物中毒之可能關聯性低。」

試比較修改後的版本:

「消防隊正在滅火。」
「內政部長前往醫院探視受傷民眾,並安撫其家屬。」
「信號必須解碼成分量形式,然後轉換成RGB格式,以便在監視器上顯示。」
「......因其發生於午餐用餐之前,且中毒學生均未用餐,其與午餐食物中毒之可能關聯性低。」

對於即時的演說及談話場合,在話中安插「進行」,似乎是一種相當保險的作法,不管後面怎麼接,乍聽之下都還可以理解,而且可以讓腦袋有多一點時間反應,思考後面的話要怎麼接。只是,看新聞的時候容易忽略小瑕疵,過耳就忘,文字卻可以反覆咀嚼、細細品味,如果文章裡有太多贅字,恐怕令人難以下嚥。

If I could teach one key to great writing, it would be this: Make every word count.
-- Stephen Wilbers, Keys To Great Writing

詩是簡鍊文字的極致表現,寫一般文章雖然不用像詩那樣精簡,但用字遣詞還是要稍微斟酌一下,以免寫出像「進行用餐」這樣畫蛇添足的句子。有些情況的確適合用「進行」,例如:進行雙邊經貿談判、某某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等;不過,我們通常還有其他選擇,例如:實施、展開、執行、給予、予以等等,不見得什麼動作都得來「進行」一下。

也許,就像「的的不休」和「被被不絕」(註1),這種「進行」式語法已經不是新聞記者的專利,而逐漸成為一般人講話和寫文章時的習慣(通病)了。

忘了在哪裡看過這句話:「看太多新聞有損語文能力。」似乎有其道理。


註1:「的的不休」出自余光中〈論的的不休〉一文,旨在討論句子裡面使用太多「的」的現象;金聖華在《齊向譯道行》則有一篇文章討論中文翻譯的另一個通病:被動語句,她稱之為「被被不絕」。

沒有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