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的先知—馬克思》書摘

人生就是不停地戰鬥鬥爭......


「社會改革不曾憑藉強者的軟弱而實現,而總是由弱者的堅強來推動。」(p.14)

「工資由資本家和工人之間激烈的鬥爭決定。勝利必屬於資本家,資本家沒有工人比工人沒有資本家撐得更久。」由此前提,所有推論隨之而來。工人已成了另一種尋求買主的商品,這不是賣方市場。無論如何,工人總是輸家。如果社會財富減少,工人受苦最多。如果社會蒸蒸日上呢?

......在欣欣向榮的社會裡,資本愈形集中,競爭日益慘烈。「大資本家吃掉小資本家,一部分先前的資本家就淪為工人階級,由於工人階級的數目增加,工資進一步下降,同時更加依賴少數大資本家。」......因此,馬克思驟下結論,即使在最有利的經濟環境中,工人仍免不了「過度工作和早死,淪為機器,淪為資本家的奴隸。......既然工人被貶為機器,所以機器就能作為競爭者與之對抗。」最後,資本的累積增加工業生產的數量,導致生產過剩,結果要不就是大批工人失業,要不就是將他們的工資降到極其可憐的程度。 (p.72--73)

唯一對抗資本主義的方法就是競爭。競爭使工資提高、產品價格降低。但正因如此,大資本家會想盡辦法來阻斷或妨礙競爭。......因此,亞當斯密以為,地主或資本家的利益等同於社會的利益,他的觀點太愚蠢。「在私有制度的法則下,個人在社會中的利益,與社會在個人身上的利益恰成反比。」 (p.74)

齊克果(Kierkegaard)曾說過,生命必須一直往前走,其意義卻只能在事後才被了解。這道理對一個時代來說也是如此:一個時代的真實面貌,唯有在即將落幕時才會彰顯。
「如果生命的初次排練就已經是生命本身,那麼生命到底會有什麼價值? 」 ——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他(馬克思)預言,一旦資本主義進入成熟期,將可觀察到下列一連串現象:週期性衰退;資本主義更加依賴技術進步作為其發展動力;龐大、近乎壟斷的財團出現,其黏濕觸角伸向全世界各個角落,以尋找可供剝削的新興市場。......「貧窮現象,]他寫道,「是資本主義生產及財富發展的前提要件。它是資本主義生產的附帶成本:但資本家往往知道如何將這些成本轉嫁到工人階級與小資產階級身上。」(p.302)

馬克思真正預言的是,在資本主義之下會發生相對——而非絕對——的工資降低。此說法的正確性乃不證自明:幾乎沒有任何企業會在獲利 20% 之後,會以加薪 20% 的方式將掠奪之剩餘價值原封奉還給員工。(p.303)

Just coffee, no script
如果你在河畔待得夠久,你會看到敵人的屍體漂流而過。 (p.327)

小小感想

這本書,我沒看完。一點點感想:
  • 馬克思,才華洋溢,又有點瘋狂的人。
  • 即使透過文化和禮教的層層包覆,掩蓋不了階級鬥爭仍然存在的事實。只是吃相好看與否、手法細膩程度的差別。
  • 人生就是不停地戰鬥鬥爭。
  • 最近從網路上買了咖啡豆(一磅二百五十元台幣)和一些工具,自己現磨沖泡,是不是資本主義味道太濃?(謎之音:啥跟啥?!)

沒有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
回頂端⬆️